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华森制药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12-26 07:15:32    浏览:

[返回]

  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华森制药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2年我国医药行业变革仍在持续,国家层面发布医药行业相关政策320余条,政策全面覆盖医药、医保、医疗及医改,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2年上半年,国家相继出台多个“十四五”规划类文件涉及药品质量安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医疗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通过鼓励创新、医保控费、加强监管、传承中医药、分级诊疗等维度持续推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虽然多项产业政策积极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但面对全球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2022年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制药业 2022年度营收与利润双降,其中2022年度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111.4亿元,同比下降1.6%;实现利润总额4,288.70亿元,同比下降 31.8%。医保控费、创新升级仍然是本轮产业变革的主旋律,整体来看医药行业分化加剧。报告期内进行了一轮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至此国家药品集采已进行了七批,平均价格降幅由“4+7”扩面时的 59%下降到了第六批和第七批的 48%,虽然降幅趋于平缓,但降价仍然对企业产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挑战。在创新药方面,2022年创新药估值仍为下行趋势,投资者开始向更早期的项目寻求估值安全垫,融资难、内卷、差异化管线优势仍是创新药行业高频词。虽然目前创新药仍处于去泡沫阶段,但是仍可以看见我国License out交易记录在报告期内屡创新高。在资本与政策的持续助力下,创新药不断有成果出现,具备差异化竞争能力的研发项目仍然脱颖而出受资金追捧。在支持中医中药发展方面更是政策力度空前,中医药相关政策从之前统筹性质的规划纲要等转换成更加具体的细分发展,包括医保支付、审评审批规则优化、鼓励中药创新和二次开发等,其中2022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更是首个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中医药发展5年规划。

  整体来看,医药行业仍是朝阳行业,即便2022年整体市场经济环境严峻复发,产业仍变革的深水区,行业机会与挑战并存。公司相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持续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建设逐步完成,医改政策逐步落地,叠加人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医保体系的健全等因素的驱动,未来我国医药产业仍将持续增长,能够成功高质量转型升级的药企将取得跨越式发展。

  公司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制药企业,业态覆盖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及医药零售。秉承“兴民族医药,做中国好药,为生命护航”的企业宗旨,恪守“责任心、生命力”的企业理念,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为目标,公司多年来专注于中成药、化学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散剂、粉针剂、针剂、小容量注射剂、化学原料药、中药提取等22条生产线个,其中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规20个,入选《国家医保目录》的品规53个,拥有美国ANDA权益产品1个。通过捕捉临床需求,凭借药企软、硬件优势,公司抓住机遇切入特医食品赛道,以此布局大健康产业领域,已于2022年6月建成川渝地区首个特医食品生产基地。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特医食品的开发,已有3个特医食品项目进入中试阶段,在相关配方正式获得特医食品生产批件之前,已经以特膳食品的身份正式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多年来公司在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耳鼻喉科等重点治疗领域深度耕耘,形成中西药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和独具特色的系列产品布局。公司主要产品在持续的创新投入下不断丰富,产品梯队及续航能力建设良好,并形成拳头明星产品阵营。以威地美(铝碳酸镁片/咀嚼片)、长松(聚乙二醇4000散)、甘桔冰梅片、痛泻宁颗粒及都梁软胶囊为首的拳头明星产品(五大权重品种)已逐步成长为各自细分领域的权重产品。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推进创新药研发战略落地,专注于同类第一(First-In-Class)与同类最佳(Best-In-Class)药物的开发,推进差异化研发管线,并致力于打造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药研发团队,目前公司已经拥有4个自主研发的肿瘤类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潜在适应症覆盖肿瘤免疫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并且公司已经建成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不同类型靶点和靶点依赖性的筛选和验证平台、针对特定靶点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和合成平台、成药性评估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测试平台及体内生物学平台;初步建成免疫学平台;正在建设SPF级动物实验设施,搭建IACUC体系。公司已具备从靶点发现至早期临床开发的创新药研发能力,预计4个项目将在2023年达成PCC,或将于2024年斩获首个创新药临床批件。在仿制药、中成药及特医食品研发方面,公司践行“生产成本优、研发速度快、技术壁垒高”的研发策略,已布局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肿瘤、减重等领域,通过项目经验的不断积累建立了原料药工程转化研究平台、工业药剂学处方设计与工艺放大研究平台和CMC(化学与质量控制)、杂质定量分析研究平台、缓控释技术平台、难溶性药物增溶平台、药物反向研究技术平”等技术平台,且公司在共性研发平台建设方面成立检测中心,该中心已经通过CNAS认证且在报告期内通过CNAS认证复审。公司为重庆市首家通过CNAS认证的药企。

  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于2022年年初制定了“稳健经营、创新发展”的经营目标,力争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及市场环境中实现平稳过渡并且为今后的高质量发展储蓄能量。报告期内,董事会和管理层始终保持着对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发展态势的敏锐度6686 SPORTS,以快速提振产品销量为抓手,重点着力于新品研发、创新营销、高效生产三个方面。

  在营业收入变动方面,报告期内,受严峻的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大部分省市日常医疗机构活动减少,即住院人数、门诊人数均有所下降,公司产品销售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22年四季度,国家相关政策作出调整,部分品种在12月底销量大增。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49.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30%;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8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2%,全年营业收入降幅放缓,公司营业收入变化也呈现出先抑后扬态势。

  2022年应该是最后一年合作品种对公司营收将产生较大影响的一年,2023年因合作品种导致公司营收下降的因素将逐步清除。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利润10,883.02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5.34%;利润总额10,824.11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4.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40.06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7.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8,245.7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34%。利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①受年底客观市场环境的变化影响,自营产品销量增加,特别是公司核心品种甘桔冰梅片全年销售收入同比上涨31.97%,该品种2022年4季度销售收入同比上涨112.78%;②受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全年线下市场推广活动减少,销售费用下降;③计入其他收益科目的政府补助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稳健的经营管理风格,财务健康,资产负债结构良好。2022年4季度公司完成可转换公司债券赎回工作,资产负债率由2022年三季度末的27.33%降低至2022年年末的13.73%,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公司不再需要就可转债余额部分按7.53%的利率计提利息支出,预计对2023年将有约1,662.29万元的利润增厚效应。

  报告期内,公司维持了稳健的经营管理风格,在目前严峻的经济环境及市场环境下,公司实现了平稳创新发展。公司目前依然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仍然是未来经营管理的核心主题,收入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合作品种销售和下降以及集采后销售收入的结构性调整;利润端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大及研发周期对利润的冲抵。相信随着未来公司每年2-3个新产品的上市的规划的落地、独家中成药板块的稳步增长及未来产品准入的突破将逐步抵消现阶段对营收和利润冲击的不利因素,并且持续性地投入研发将为公司赢来5至10年的长期发展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仍然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并且持续投入,2022年全年实现研发投入9,326.75万元较上年同略微下降0.42%,占营收比为11.88%。研发投入占比较上年上升0.81%,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40.98%。连续三年公司研发投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3.77%,研发费用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99%。

  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平台建设力度,在通用型技术平台建设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高端制剂技术平台、反向工程技术平台建设。高端制剂技术平台主要围绕缓控释制剂技术和难溶药物增溶技术等进行储备,现已初步掌握定向释放/滞留缓释技术、膜控迟释/缓释技术、骨架缓释技术等方向复杂缓控释技术,已具备微粉化、固体分散体制备、软胶囊、自乳化等难溶性药物增溶技术研究能力,涵盖神经类疾病、代谢类疾病、精神类领域及肿瘤等相关疾病领域产品,配备了挤出滚圆机、双螺杆热熔挤出机、喷雾干燥机、气流粉粹机、多功能流化床等核心研究设备。药物反向研究技术平台方面,积累了显微图形识别、拉曼光谱解析、微量成分定性定量检测等技术,为各类仿制药研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创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公司定位国际市场,追求同类第一 (First-In-Class)和同类最佳 (Best-In-Class)项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且具有前瞻性及差异化特点的自主研发平台和研发管线,已经建成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不同类型靶点和靶点依赖性的筛选和验证平台、针对特定靶点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和合成平台、成药性评估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测试平台及体内生物学平台;报告期内初步建成免疫学平台;正在建设SPF级动物实验设施,搭建IACUC体系。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首个仿制药专利挑战获得成功、首个高变异高难度仿制药预BE试验获得预期结果,未来公司仍将向技术难度更高的研发项目发起挑战。公司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向技术壁垒更高的创新药、高端复杂制剂、高端仿制药领域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创新药团队、体系及核心技术平台建设,抓紧推进在研管线研发进度,目前公司已经拥有4个自主研发的肿瘤类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潜在适应症覆盖肿瘤免疫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目前随着项目研发进度,部分项目已经公开或提交化合物专利申请,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创新药化合物专利9项,其中PCT专利2项;截至目前公司共申请创新药化合物专利11项,其中PCT专利2项;此外,目前有两个项目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前研究成药性提示性数据且接近PCC阶段,并已经启动预毒理及CMC研究,并预计将于今年底进入IND-Enabling研究阶段,预计4个项目将在2023年达成PCC,或将于2024年斩获首个创新药临床批件。

  为更好地发展创新药板块,报告期内公司设立北京华森英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森英诺”或“北京子公司”)拟全面承接公司创新药研发项目,负责肿瘤类创新药研发业务。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经完成了华森英诺的设立,并且已经完成将公司四个创新药研发项目 HSN001、HSN002、HSN003、HSN004 涉及的非专利技术以评估价值3,129.19万元对华森英诺进行出资,原华森制药肿瘤研发项目(HSN001至HSN004)涉及的技术、业务及必要研发人员等已由华森英诺承接运营。

  在集采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公司自身特色,公司积极布局仿制药、中成药及特医食品研发管线,力争做到研发速度快、制造成本低、技术壁垒高。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的打造,在2021年公司研究院检测中心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的基础上,2022年08月接受了CNAS认可委对我司进行的监督评审,并于2022年12月通过监督评审,此次监督评审是公司首次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后的第一次复检,说明CNAS体系持续运行情况良好,对药物研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推进在研管线内的研发项目,截至目前共拥有在研制剂和原料药研发项目24项,特医食品4项,其中报告期内新立项项目11项、完成注册申报6项、获得药品注册批件项目4项。仿制药及中成药的开发是公司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以及现金流的保障,通过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和不断完善研发团队建设,公司已经建成“三三三”管线格局,即每年至少立项三项、申报三项、上市三项。新品种的不断上市将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利润增量,将为公司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业绩保障。

  报告期内受宏观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部分省市日常医疗机构活动减少,即住院人数、门诊人数均有所下降,公司产品销售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22年四季度,国家相关政策作出调整,销售终端市场回暖,部分相关品种在12月底销量大增,2022年全年销售收入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在扣除合作品种奥利司他胶囊销售收入下降因素后,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2%。公司五大独家中成药整体增长16.98%,中成药板块韧性较强,起到了业绩压舱石的作用。其中,公司核心品种甘桔冰梅片全年销售收入同比上涨31.97%,该品种2022年4季度销售收入同比上涨112.78%;治疗失眠药物六味安神胶囊自2018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以来连续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79%,2022年同比增长超28.47%,体现出较强的潜力。

  在渠道管理方面,公司不断开拓增量医疗机构市场,深耕存量医疗机构终端。报告期内公司公立医院终端客户与基层医疗机构终端客户家数以及品种进院家数均进一步提升,现已覆盖全国近9600家等级公立医院、近14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合计较2021年末增长近4%。

  在营销团队建设方面,公司始终坚持自建营销队伍。报告期内受制于客观市场因素影响,线下营销活动前三季度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在此环境下,公司销售团队人员稳定,更加强调团队内功的打造。通过线上结合区域线下活动的模式,公司进一步强化销售团队学术推广能力;通过华森学院授课活动、实施春苗计划、组建学术先锋队,提高市场人员业务水平,增强销售团队竞争力。

  结合公司研发管线“三三三”规划,即每年至少三个产品立项、三个产品报批、三个产品上市的新品上市,公司营销团队也利用现有的成熟的销售体系积极向市场导入新产品,期待快速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新品种复方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胶囊(奥碳)、国家基药平消片、独家化学复方制剂品种茶愈胶囊、苍耳子鼻炎胶囊、“伴尔”系列营养品的市场销售工作。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坚持学术推广,加强市场人员学术能力培养,加大实施星火计划力度, 扩拓宽销售渠道和网络,践行以公立医院为主,带动民营医院、基层医疗机构、 零售连锁药房及电商平台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以五朵金花为核心的亿级黄金产品群,践行中西并重的发展战略,拓宽集采品种的院外市场,打造零售市场端品牌,聚焦核心业务,实现市场销售的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医疗为未来趋势,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与互联网进行链接。报告期内公司建成天猫旗舰店并陆续推出以大健康消费品为底层逻辑的“严品森活”系列产品,包括山楂鸡内金软糖、蓝莓叶黄素酯软糖、氨糖软骨素钙胶囊、诺丽果益生菌白芸豆酵素果冻、燕窝胶原蛋白肽果冻、“小甘桔”青果乌梅压片糖、元夜茶、早C晚A茶等产品集群。基于品牌中成药和大健康食品的消费品属性,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品牌数字化营销,开拓包括但不限于抖音、知乎、小红书、B站等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助力产品多渠道推广上量。公司将以“华森”为品牌基石,通过不断推出“严品森活”大健康产品集群,以新媒体营销平台为媒介,进一步深挖大健康消费市场,持续寻找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品生产及质量管控方面持续优化流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防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风险,产品始终保持出厂成品检验、药监局抽检、国家评价性抽检和市场抽检合格率“四个100%”,坚决保障市场产品的高质量供应。在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化方面,目前FDA cGMP认证相关的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之中,预计2023年上半年迎接FDA cGMP国际认证检查。公司生产线通过cGMP验证后,在生产端将有能力承接欧美高端制剂项目,对实现公司药品质量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募投项目“第五期GMP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已极大地释放了产能,解决了过去产能严重不足的问题。为更快地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对外拓展了CMO和CDMO业务,将部分闲置产能对委托业务客户进行开放。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已于2022年6月建成川渝地区首个特医食品生产基地并且在该条生产线上完成公司特医食品项目TY001、TY005、TY006的中试生产。

  公司产品丰富、种类齐全、中西并重、结构合理,涵盖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耳鼻喉科、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用药等多个潜力较大的领域,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取得74个药品批准文号。公司拥有威地美(铝碳酸镁片/咀嚼片)6686 SPORTS、甘桔冰梅片、都梁软胶囊、长松(聚乙二醇4000散)、痛泻宁颗粒等多个在细分市场领域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公司产品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产品生命周期长,安全有效,性价比高。除上述主要产品外,公司还拥有全国独家专利产品六味安神胶囊、八味芪龙颗粒,速效抑酸剂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胶囊(奥碳)、治疗支气管痉挛经典用药茶愈胶囊、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治疗胰腺炎药物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我国唯一获批的物奥利司他胶囊(曲畅)等。为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公司通过自行研发、合作研发、技术转让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药品注册批件并择机生产、上市。除药品领域之外,公司亦通过引进特医食品配方,切入大健康领域。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4项特医食品在研项目,部分项目已进入中试研发阶段,有关产品已经以特膳食品的身份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公司将研发作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驱动力。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有着深厚的医药专业背景,将“创新驱动”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紧紧围绕创新药、仿制药、中成药三大主线,打造满足临床需求、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公司集中资源,围绕一系列临床发病率高、缺乏有效治疗方案、市场前景广阔的常见病、慢性疾病,以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耳鼻喉科等核心治疗领域为主线,深入研究、集成创新,形成了中成药、化学药并重、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独具特色的系列产品布局。公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壁垒的建立,拥有国内专利67项。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推进创新药研发战略落地,专注于同类第一(First-In-Class)与同类最佳(Best-In-Class)药物的开发,推进差异化研发管线,并致力于打造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药研发团队。目前公司已经拥有4个自主研发的肿瘤类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潜在适应症覆盖肿瘤免疫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并且公司已经建成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不同类型靶点和靶点依赖性的筛选和验证平台、针对特定靶点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和合成平台、成药性评估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测试平台及体内生物学平台;初步建成免疫学平台;正在建设SPF级动物实验设施,搭建IACUC体系。随着项目研发进度,部分项目已经公开或提交化合物专利申请,其中两个项目已显示出体内研究较好的数据且接近PCC阶段,现已经启动预毒理及CMC研究,并预计将于今年底进入IND-Enabling研究阶段。公司正加快研创新药项目向IND阶段推进,预计4个项目将在2023年达成PCC,或将于2024年斩获首个创新药临床批件。在仿制药、中成药及特医食品研发方面,公司践行“生产成本优、研发速度快、技术壁垒高”的研发策略,已布局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肿瘤、减重等领域,通过项目经验的不断积累建立了原料药工程转化研究平台、工业药剂学处方设计与工艺放大研究平台和CMC(化学与质量控制)杂质定量分析研究平台、缓控释技术平台、难溶性药物增溶平台及药物反向研究技术平台等技术平台,且公司成立了检测中心,该中心已经通过CNAS认证(重庆市首家通过CNAS认证的药企)。同时通过特医食品研发项目,公司已形成以药品研发为主、大健康产品研发为辅的研发管线。

  公司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司对销售渠道管理力度较强,产品在医院、连锁药店等主要销售渠道占有率较高,现已覆盖全国近9600家等级公立医院、近14000家基层医疗机构。专业的营销团队有利于公司对销售渠道、终端客户的管理,有利于公司品牌整体推广和传播,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司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经验丰富、队伍稳定。公司营销团队人员在公司统一的销售思想指导下,开展产品推广活动。公司销售人员采取学术推广的方式,直接与医院终端进行沟通,有效地建立起医院、医务工作者对公司和公司产品的信任,保证了公司产品在医院终端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利用产品在医院市场中形成的良好口碑,促进产品在零售终端市场的销售。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优秀的营销团队是公司实现销售不断增长的直接动力。

  现代化的生产工艺能够有效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的可控性,先进的生产工艺对于提升药品的品质尤为明显6686 SPORTS。在中药提取方面,公司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总结,成功实现了中药热敏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的产业化。在口服固体制剂生产方面,公司全面实现了粉体输送的管道化,充分保证了车间的无尘水平,避免了不同药品生产的交叉污染。在软胶囊产品的生产上,公司掌握了软胶囊生产关键技术——软胶囊成型技术,解决了软胶囊产品存在的囊壳易老化、崩解差等问题。同时,公司正在进行生产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对公司IPO及可转债募投项目“第五期新建GMP生产基地项目”采用MES系统,且按照欧美cGMP标准打造智能车间,努力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同时,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选用、供应商审计、入厂检验、产品生产过程检验到成品检验、出厂质量把关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cGMP和公司内控质量标准的规定实施监控。

  品牌影响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自成立时起即致力于公司及产品的品牌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及相关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报告期内,公司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试验室证书”,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中国人力资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由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评为“重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100强”及“重庆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

  为持续传播公司的创新理念及产品知识,公司长期与中华医学会及《中华消化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医杂志》、《中国药房》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开展合作,对公司重点产品进行专业学术传播,展示公司的品牌形象。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富有创新力和共同价值观的优秀管理团队。从公司成立至今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团队稳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拥有20年医药行业经营管理经历,既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理底,也有丰富的医药行业职业实践经验,对我国医药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营销体系建设及营销运营模式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公司在多年经营过程中形成了高效的管理模式,为公司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多年来,公司秉承“兴民族医药,做中国好药,为健康护航”的企业宗旨,恪守“责任心、生命力”的企业理念,崇尚“诚信、勤奋、感恩、学习、团队、创新”的企业精神,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宣讲活动,大力倡导“华森匠人精神”。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打造了一支稳定、高效、合作的员工团队,员工高度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为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2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正值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十四五”规划精神,只有践行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才能在时局中脱颖而出。在此背景下,公司认为必须坚持以人才为公司基石,践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公司将立足三大优势领域(消化、耳鼻喉、精神神经),快速向癌症、免疫、呼吸、代谢等疾病领域拓展;整体提升公司技术壁垒,解决药物研发及药品经营管理中卡脖子的难点与痛点,从而提升公司价值。

  创新药板块的建设是公司未来十年的核心发展方向,公司将持续加大对创新药板块的投入。公司已经建成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不同类型靶点和靶点依赖性的筛选和验证平台、针对特定靶点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和合成平台、成药性评估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测试平台及体内生物学平台;初步建成免疫学平台。未来公司将持续瞄准肿瘤、免疫类First-In-Class的项目,以项目叠加技术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争取将公司创新药研发能力提升至我国第一方阵,并获得2个以上的创新药临床批件、3个以上临床候选化合物(PCC),打造以全球知识产权为主、大中华区权益为辅的创新药研发管线。

  在高端仿制药和创新中药研发方面,提高公司现有高端仿药研发团队的研发效率,在目前仿制药集采的大环境下,做到仿制药研发“上市速度快”、“制造成本低”、“技术壁垒高”,争取“十四五”期间实现“六六六”的研发管线滚动目标,即仿制药或中成药开发每年立项不低于六项、申报不低于六项、获批上市不低于六项。同时开启制剂国际化的道路,打造复杂制剂平台。在创新中药研发方面,围绕中药优势病种领域五年内至少引进2个以上独家或特色中成药品种,利用上市后再评价等研究,挖掘以已上市品种优势,推动中药经典名方研究工作,启动一批中药免煎颗粒的研究工作。

  在大健康领域方面,以引入特医食品研发项目为契机,基于制药企业特有优势,拓展特医食品赛道,争取成为重庆市首家拥有特医特色全营养产品的上市药企。同时利用自身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优势,持续推出华森“严品森活”系列产品,切入大健康消费品领域,寻找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2.销售布局:做多存量市场、拓宽增量市场、做好市场准入工作、五大独家中成药及大健康品种销售上量

  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公司将全面推行星火计划加强自有营销团队建设并实施蓝海战略,以高品质的学术推广为切入点,以精细化的销售行为管理为抓手,以公立医院为主带动基层医院、私立医院、零售连锁药店及电商平台的多渠道发展,不断开拓增量市场并提高公司产品存量市场占有率。互联网+医疗为未来趋势,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与互联网进行链接,为各销售渠道市场放量助力。基于品牌中成药和大健康食品的消费品属性,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品牌数字化营销,开拓包括但不限于抖音、知乎、小红书、B站等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助力产品多渠道推广上量。

  在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方面,高度重视准入工作,推进公司具有临床价值的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药目录》、临床指南用药、完成集采招标等相关工作。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支持中医中药发展的政策,中医药相关政策从之前统筹性质的规划纲要等转换成更加具体的细分发展,包括医保支付、审评审批规则优化、鼓励中药创新和二次开发等,其中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更是首个以国务院名义印发的中医药5年规划。我们已经看见中医药作为祖国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支持,振兴中医药发展也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公司五大独家中成药,皆为中药优势病种领域用药,且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公司高度关注五大独家中成药的技术市场推广工作以及准入工作。在增量市场方面,预计公司未来五年每年至少3个以上新药品品种推向市场,同时亦会持续推出大健康消费类产品,公司高度关注新品的市场导入情况,相信凭借公司成熟稳健的销售体系,可以实现新品的快速放量。

  在生产质量方面,公司将以“第五期新建GMP生产基地项目”为发展契机,致力于将该平台打造为一个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工厂,并在“十四五”期间按照cGMP标准实现美国FDA或欧盟EMA的cGMP认证,真正实现公司产品的生产质量国际化。通过将空余的产能向合作伙伴开放,承接CMO和CDMO业务以提高产能利用率,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在外延式拓展方面,公司将以登陆资本市场为契机,谨慎对待、合理运用资本市场平台,持续寻找适合公司发展战略并与公司具有协同效应的标的进行产品或者企业的并购,择机参股具有技术壁垒的小型创新药生物科技技术公司,以扩充公司的规模、公司产品线,或引进创新药资源与技术与公司产生协同效应。

  公司将以全面创新和人才引进与培育为抓手,优化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激励机制促进员工全面发展,进一步打造“华森文化”,努力推进“做中国最好的药,走向世界”的企业愿景。

  2023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第三年,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相较于往年更加严峻与复杂,医药行业仍然在结构性转型中持续深化改革。公司将始终以“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积极应对世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医药行业的一系列变革与风险,结合公司十四五期间的5年战略规划,董事会提出2023年经营计划,主要围绕以下5个方面开展:

  一是全力支持创新药在研管线的推进并达到年初设定的管线目标和立项目标;持续打造创新药技术平台,扩大创新药人才梯队。二是严格按照研究计划开展一致性评价项目、新仿制药项目、精品中药项目的研发工作,全面完成立项目标和新品上市目标;三是加强BD工作,拓展产品引进、技术引进的渠道,配合内部管线.销售方面

  一是做好存量品种的市场上量工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变化的窗口期积极做好市场推广工作,实现存量潜力品种(如五大独家中成药、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的稳增长。二是持续加强市场准入工作力度,充分利用自身行业优势及产品优势做好基药目录、医保目录等准入工作。三是持续做好新品导入工作,加强新品种复方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胶囊(奥碳)、平消片、独家化学复方制剂品种茶愈胶囊、苍耳子鼻炎胶囊、“伴尔”系列营养品的市场市场推广工作。四是加强渠道开发,对存量市场提高销量,增加产品进院数;同时,不断开发增量市场,增加新增客户家数。五是以华森“严品森活”为品牌切入点,通过持续推出相关健康产品并且进一步搭建抖音、知乎、小红书、B站等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在2023年实现新营销及新产品的突破,并且在电商平台建设上再上新台阶。六是加大零售连锁KA药店的开发建设,重视网上药店平台的销售管理工作,完成互联网数据直连工作。七是加强学术推广管理、销售行为管理,整体提升公司产品力、营销力。

  一是根据研发项目需要做好中试放大后的生产技术转移工作,实现产研高效融合;二是做好ANDA品种(盐酸丁螺环酮片)的转移工作,按要求通过第五期新建GMP生产基地项目的FDAcGMP认证;三是在保证内部生产的同时,持续寻找CMO/CDMO的业务机会,利用委托业务提高产能利用率;四是加强生产制造精细化管理,达到控本增效的重要目标。

  一是要持续实施人才驱动战略,培养、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建立适应公司未来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形才梯队,优化人才结构,保障人力资源成本整体可控,提高单位人效;建立多元化的科学的考核、激励、薪酬体系,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华森。二是进一步梳理及优化人力资源、内控及业务管体系;提高管理团队科学化管理能力,关注公司各层级管理团队领导力发展。三是持续进行严格的公司成本管理,公司全员对于降本增效具有目标感和使命感,且出台具体的方案,实施精益管理。四是做好信息化项目建设,以数据赋能公司快速发展。五是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冲刺国家级项目,争取国家相关支持。六是持续高标准做好企业党建工作,以党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认真、执着、负责、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一是要做好已参股企业或私募基金的投后管理工作;二是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将公司的价值准确地传递给广大投资者,并将资本市场的信息反馈给董事会;三是关注资本市场及行业动态,为公司提供战略参考;四是持续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做好规范化运营;五是关注与公司具有协同效应的标的,寻找相关股权投资与兼并重组的机会。

  医药行业为我国强监管行业,受政策因素影响明显,具有明显的政策驱动特征。随着我国医疗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相关政策法规将持续调整或出台,现行药品政策的趋势仍将持续,尤其是医保局对药品支付、使用范围设置限制标准,以及辅助用药、处方受限、按病种付费等药品准入政策的推进,全国公立医院药品招标政策均以降价为主导思路,各省联动最低价价格、“4+7”药品集中采购已经扩展为国家集采和省级联盟集采,医药行业竞争格局加剧,药品招标降价的压力巨大。在此背景下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量可能面临下降风险,公司主要产品可能面临(1)无法中标的风险;(2)中标后以价换量的量无法对冲因价格带来的毛利下降的风险;(3)约定采购期到期后无法续标的风险。面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坚持“中西并重”的产品结构,整体抵御系统性风险。具体到经营层面,一是用好“第五期新建GMP生产基地项目”这一生产平台,使该平台奠定未来通过欧美主流国家cGMP认证的基础,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二是加快布局创新药研发,开启仿创结合年代,提升创新能力与研发水平,尽快推出具有高毛利属性的创新药产品;三是加快仿制药项目开发,确保具有成本优势的仿药品种可以快速上市,为公司快速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三是持续优化现有营销管理体系,整合公司在招标准入、学术品牌和专业化自营营销团队的资源优势,确保在全国招标降价的大趋势下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四是拓展渠道、壮大销售团队,重视网上业务的开展,对冲传统渠道的政策风险。

  随着国内医保体系覆盖范围日趋广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日趋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实施,医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对其销售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会根据药品的使用情况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调整,公司产品如不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将对其在医院终端尤其是基层医院终端的销售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公司存在产品不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对此公司将加强学术推广工作,通过各种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产品力与市场美誉度,在化学药方面通过技术升级、产品引进、一致性评价等工作不断提升化学药产品质量,在中成药方面通过上市后再评价深挖精品专科中成药特色,为进入医保及基药目录打好基础;同时公司亦将提高市场准入能力,培养团队对医药行业政策事务的解读能力。

  公司正持续投入创新药板块能力建设及快速推进管线内创新药项目的研发进展,但是医药行业创新药的研发具有投入巨大、研发周期长、高风险的特点,且对研发团队的素质要求非常高,产品从研发到上市需要消耗7到1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任何决策的偏差、技术上的失误都将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面对以上风险,公司将加强自身研发团队的建设,不断引进高端科研技术人才,审慎评估研发项目,打造差异化研发管线,通过与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外技术团队和国内高端研发机构合作以提高项目成功概率,杜绝盲目投入,并以License-In与License-Out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创新药研发风险。

  药品是特殊商品,产品质量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进行规范。公司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导致影响公司产品质量的因素较多,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存储和运输等过程均可能会出现差错,使产品发生物理、化学等变化,影响产品质量。虽然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覆盖生产经营全部过程,但是不排除未来仍有可能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对此,公司将做好研究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相关各部门的工作衔接,践行QBD原则,依托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全流程SOP,将新规的要求全面、有效地予以落实,确保各个环节无质量瑕疵。

  公司主要从事中成药、化学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品种丰富,涵盖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耳鼻喉科、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领域。由于公司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多,生产工序复杂,因此存在因操作不当、保管不当等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对此,公司已结合生产特点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部门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考核条例,并分别在公司、部门和车间层级任命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负责安全保障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营业规模不断扩大,这对公司的人才储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品牌推广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管理架构、管理团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虽然公司管理层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如果公司管理层的业务素质、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对此,公司会严抓内控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团队建设以及高端管理人才的引进,建立管理人才梯队,以应对相应风险。

  尽管公司自设立以来注重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在产品布局、研发和生产管理上不断铸造产品的竞争优势,公司主导产品威地美(铝碳酸镁片/咀嚼片)、威快舒(铝碳酸镁咀嚼片)、甘桔冰梅片、都梁软胶囊、痛泻宁颗粒、长松(聚乙二醇4000散)等均在各细分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医药行业属于国家政策鼓励产业,公司主导产品所处的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耳鼻喉科等细分市场容量较大、市场前景良好,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和国外企业进入到该市场中,行业内现有企业也会加大投入,可能会不断推出较公司产品更具疗效优势或价格优势的同类甚至是升级换代产品,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为此,公司将加快在研项目的上市进程,建立建全具有华森特色的产品管线,加强营销管理,充分发挥公司在市场准入、招标定价、品牌影响以及学术推广的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抵御市场风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