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歌唱“王成”第一人——我所知道的电影《英雄儿女》背后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12-29 07:23:55    浏览:

[返回]

  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歌唱“王成”第一人——我所知道的电影《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笔名:山人;辽东山人。籍贯:辽宁本溪县人。爱好:文学、书法、美术和摄影。曾在本溪电台、本溪日报、印象本溪、作家前线等多家媒体和平台发表过《游记·千山纪行》、《怀念战友》、《难忘儿时的年味》、《冬雪》、《孟大爷和孟大爷家的收音机》、《相约故里》、《山溪垂钓》等多篇文学作品。其中《孟大爷和孟大爷家的收音机》在作家前线第五届“才子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

  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英雄儿女》,让人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名字——王成,一首《英雄战歌》唱出了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血战沙场的英雄气概,激励、感动和鼓舞了一代的中国人!

  十年内乱期间大多数电影被当做“毒草”,只有屈指可数的《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有限的几部影片反复播放6686体育,《英雄儿女》这部影片便有幸就在其中。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电影《英雄儿女》中人物“王成”的原型就是源于志愿军战士于树昌的英雄事迹而改编成电影的。虽有被俘志愿军战士蒋清泉在媒体多次露面并自证是王成的原型,对此我无权也无资格否认。但在我服役过的步兵第23军68师203团,所有官兵都认为是我团志愿军烈士于树昌,而且在团史上详细记载着关于于树昌的英雄事迹。在裁军后部队番号已取消多年后的今天,曾服役于203团的退伍老兵们仍以与于树昌为伍同一部队而荣耀,并以“王成”之名建立名为“203团王成战友群”的微信群,足以彰显老兵们能服役于王成(于树昌)同一部队的自豪感!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我从本溪县碱厂公社应征入伍。临行前公社革委会在公社食堂为全公社十一个生产大队的入伍新兵举行了欢送“午宴”(酸菜猪肉炖粉条子大米饭),“午宴”过后,又在公社礼堂招待了一场电影,那场电影的名字就是《英雄儿女》。

  到部队后才知道,我所在的部队就是《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于树昌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队,我所在的连队就是于树昌烈士所在的连队。我在想,当初公社送新兵时招待的那场电影为什么选择了《英雄儿女》这部影片而不是其他影片呢?是巧合还是带兵的领导刻意而为之呢?

  部队驻地分为东、西两个营区。西营区驻守着以团部为核心的司政后各部门及卫生队、特务连、通讯连两个直属连队和三营。其营房以当年日本关东军遗留的兵营为基础又自建了一部分房屋。

  从团部大门门岗进去直行有一条可并行两辆马车榆树林荫道路,在道路的两侧四栋房屋分别由特务连、团部招待所、电影组和团部收发室驻用。警卫排的宿舍与招待所隔道相对。

  一九七五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正坐在门前石阶上纳凉,从对面的招待所里走出来一位年龄大约四十多岁的干部,站立在招待所门前望着我这边向我频频招手,示意让我过去。

  之所以断定是位干部,主要是看他年纪和着装。年龄自不必说,“六五式军装”干部上衣是“四个口袋”,战士则是“两个口袋”。至于级别的高低,没有军衔可鉴别,只能靠观察年纪来猜测“官”职的大小了。看这位年纪估计也得是营团级以上的干部。这位干部是谁呢?以前咋从没有见过?我们警卫班的战士,常在机关里值班搞接待,团里营以上干部基本上都认识,从来没见过眼前的这位。“嗯,肯定是军里或师里边来的吧!”我心中暗暗猜测着。

  那人面目和善,不足一米七的个头,体型偏瘦,背有些微驼。瘦瘦的甲字型脸上泛红的酒糟鼻头特别显眼,呼吸时鼻孔两翼大幅龛动,明显是肺子有问题。鼻梁上驾着一副度数不是很高的黄白色镜框的近。

  噢!此时我明白了,这不是上级下来的啊,而是特务连里的老前辈,找我这个同一个连队但不同年代的“小战友”聊天啊!

  说话间我跟他走进了他住在招待所的房间。野战部队条件都很差,招待所的设施也十分简陋,一个面积大约十五平米左右的房间里,四张简易铁制单人床,被子、枕头、床单窗帘都是白色的,每个床下放着一个土的搪瓷洗脸盆。靠窗户的位置摆放着一张两屉简易办公桌和一张靠背木椅。

  他拉来木椅到床边让我坐下,自己侧着身子半个坐在床的边沿上。先是问我多大年纪了,姓啥叫啥,家乡是哪里的,当兵几年了等等。交谈中也得知他是河南人,叫耿春芳,是一九五一年入朝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当时在警侦通连(特务连前身)任侦察二班长。

  接着他饶有兴趣地讲述起当年在朝鲜战场时的往事。“我们侦察兵都是晚上出去活动的,一般都是天亮前赶回来,白天睡觉的”,他滔滔而言:“有时我带两三个人出去,有时候带着全班一起出动,侦察敌情或抓舌头。当时我们每个人都配备一把和一支冲锋枪,还配了一把手攮子(匕首)……”

  我像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静静地倾听他讲述着6686体育。“刚入朝那会,装备的是‘波波沙’冲锋枪,就是那种圆盘形弹鼓的冲锋枪,那种枪鼓鼓囊囊的弹鼓背着一点都不方便。特别是装很麻烦,一粒粒地往里压,要是有一粒卡住了,就得把整个弹鼓拆开,把压好的全都倒出来重新压。后来没过多久就换成了‘50式冲锋枪’,这枪背着就方便多了。”

  聊着聊着,耿老话锋一转谈到了电影《英雄儿女》:“那里边王成的原型就是咱们连的于树昌啊。”于是,就又讲起了关于电影《英雄儿女》和电影人物王成原型于树昌的故事。

  “当时于树昌是两瓦班的副班长,我是咱侦察二班的班长,我们都在一个连。”接着略显自豪地说道:“我还是歌唱英雄第一人呢!那次战役(于树昌牺牲)后,师里号召宣传学习于树昌的英雄事迹。团里边就组织了一个宣传队,我是那个宣传队的队员,编排好的“河南大鼓”由我演唱。我不认得字,歌词都是别人一句一句教我的,然后我死记硬背记下来的。到演出的时候怕忘词,台下安排好人帮着提词。在上台演唱时,我唱着唱着还真的就忘词啦!我愣在台上眨巴着眼睛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提词的人紧着提词,可是声音太小我听不到啊!我不能再在台上想了,我一转身就下台去了,问明白了转身又到台上接着唱,想想也怪有意思的。哈哈哈!”

  “那电影里王成喊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句话是真的,是于树昌喊的原话。其他的那个什么妹妹啊,什么‘的爸爸’啊,‘工人爸爸’啊,那些都是假的,都是编出来的。”说到这里,他又认真地说道:“对,那个祖国慰问团到朝鲜慰问的那段可是真的!于树昌的事迹就是那次慰问团到朝鲜慰问时被作家了解到,回去后才拍成了电影的。”

  说到“祖国慰问团”,他起身离开床铺,弯下身去从床底下拉出一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暗的牛皮箱子,箱子不是很重,没费多大力气就搬到了床上。解开箱子上的两条皮带,两手拇指同时拨动左右两侧的箱锁,“咔”的一声锁打开了。掀开箱盖,里面除了几件衣物外,最显眼的就是一块半尺大小方形的红布包。耿老拿出红布包一层层地掀开,上面别着许多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奖章和纪念章。他从其中摘下一枚说道:“这个就是那次祖国慰问团去朝鲜慰问时发的纪念章!”紧接着又摘下另一枚说:“这个就是于树昌牺牲的那次战役发的纪念章。”

  “一九五三年冬天我得了重感冒,发烧连续几天不退。当时的生活条件还可以6686体育,每天都有苹果吃,可就是缺少药品,持续发烧不退,后来就安排我随着运送伤员的火车回国治疗。高烧把肺子烧坏了,医院给我做了肺叶切除手术。”耿老同我讲述了患病和回国治疗的经过。

  出院后的耿老一直在兴城(辽宁)部队疗养院养病。朝鲜战争结束后志愿军撤回国内,耿老所在的原部队218团改编为203团。由于在疗养院疗养,并不知道改编后的部队番号,也不知道部队回国后去了哪里,一时间同原部队失去了联系。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初,203团的一名干部到兴城疗养院疗养,同为疗养员的两人偶然相识,闲来无事常凑在一起聊天,聊来聊去竟然都是一个团的。而且团里边现任的M副政委、N副团长等许多营团干部都是耿老的老战友,从此找到了原部队而正式归队。从脱离到归队,这一转眼就是十六、七年过去啦。

  再次见到耿老时是那年冬天在卫生队的病房里。我的一位战友因病住进了团卫生队,恰巧与耿老住在同一个病房。黑龙江的冬天极度寒冷,那晚大约七点多钟,我请假去卫生队看望那位生病的战友,正在与战友聊天呢,病房的门被推开了,但见耿老带着凉气从外面进来,关上房门后也不同任何人说话,立马转身到门后,面对墙角站着,摘下眼镜用手帕擦拭镜片上的雾气,也许是室内外温差大刺激到他敏感的病肺,张大着嘴巴费力地大口大口地倒气,每倒一口气都跟随着发出“哼……”的声音,看他气憋得十分辛苦,足足过了有五分多钟的样子才稍稍地平静了些。这是我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耿老。按照他的身体状况和年纪看,如今估计早已经……

  朝鲜战争时期一直到七十年代,部队的通讯装备还都是很落后的。部队通讯是以有线电话和步兵传话为主,营连单位是没有电台装备的。每当有战役时,都是由通讯排派出无线电台(俗称:步话机或两瓦)配属到参战部队去,以负责前沿阵地与司令部指挥机关的信息沟通和指挥作战。

  据资料记载,“于树昌,山东莱阳人,一九四七年参加,一九四九年入党。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一日随五连四班在著名的281.2高地反击作战中,勇敢地用步话机引导炮兵打击敌人,在战友全部牺牲后,只剩一人坚持战斗,在被敌人包围情况下,高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4岁。”《摘自23军网,向我开炮——记王成原型于树昌》

  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英雄儿女》作者毛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要说向我开炮的原型是于树昌,那是千真万确的。”

  电影《英雄儿女》的外景地就在本溪市南芬区南天门处,我在部队时并不知道。第一次去到外景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去通远堡联系业务,汽车途经外景地时停车逗留并参观的。电影中的许多镜头,如王政委与王芳父女第一次见面抬车的位置、王芳同宣传队同志们在路边打着竹板鼓动部队行军的地方、大部队浩浩荡荡行军的那条公路以及王成牺牲后“空镜头”摇摄群山、河流、铁路桥梁等风光的画面可以清晰准确地与这里对上画面。

  近年来在外景地的公路旁立了一尊王成身背步话机喊话的巨型雕像,远近观光游客和过往行人纷纷来此地留影纪念,成为一处热门的网红打卡点。

  朝鲜战争结束和英雄于树昌牺牲已经有七十年了,可有几人知道电影《英雄儿女》中那位“王成”的原型就是于树昌呢?有谁知道那句惊天地泣鬼神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经典台词,是真实地出自烈士于树昌之口呢?人们只知道“王成”这个名字,没人知道真正的英雄于树昌这个名字!至此“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缅怀于树昌和像于树昌一样血洒疆场的所有的志愿军英烈吧!

  3、对于涉及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