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 SPORTS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发展“智慧农业”纪实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4-08 06:15:24    浏览:

[返回]

  6686 SPORTS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发展“智慧农业”纪实东北网7月28日讯 (通讯员 袁野)“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叠盘暗室基地展示的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智能化叠盘暗室育秧技术。此技术从中国水稻所引进6686 SPORTS,融合组装应用了高速流水线播种、机器人智能码盘、自动化精准控温控湿、叠盘暗室出苗、电动轨道运苗、‘1+N’两段式育秧、棚内机械化管理等7项国内外农业生产先进技术,改变了以前传统育秧方式,满足了水稻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实现了工厂化育秧。眼前看到的这个播种流水线,播种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300盘,是国内目前速度最快的水稻播种生产线。一次性可完成装盘、播土、浇水、播种、覆土、叠盘等作业。播种后由机器人进行自动码垛,然后用叉车将码好的秧盘运到暗室内,用程控箱把温度控制在30—32度,湿度60-80%,48小时后就能出苗达到立针期,相比常规育秧能提早7-9天。把育好的立针苗通过无人循环轨道送到育秧大棚,进行秧田管理。整个过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大大节约了用工成本。相比常规育秧,这项技术每亩可节本35元、增效4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常规育秧过程中秧苗出苗慢、出苗不整齐、人工成本高等问题。是一项突破性、创新性的寒地水稻生产育秧模式。”这是农场接待前来参观叠盘暗室的一个画面,近年来,创业农场有限公司把智慧农业广泛应用贯穿生产作业全过程,推动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高科技应用,为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农场以“智慧农业”为主题,以主干公路沿线农田为载体,以智慧农业示范区为核心,结合特色种养模式,探索试验示范、展示引领、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农场按照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四个环节,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手机APP控制无人作业机车,加快实现“智慧农业、无人农机、精准管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申报国家项目,不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等,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粮食产能。今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续建高标准农田项目投资522万元。继续引进农业智能装备技术,以农机信息化推动精准农业发展。更新推广优化各类机械900余台套,重点完善棚内机械化、叠盘暗室出苗设备、硬盘摆盘机、配备导航系统插秧机、水田整地机械、密苗插秧机、宽窄行插秧机、变量施肥装置、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多功能收获一体机等先进农机装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

  2017年经过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测试结果,创业农场绿色富硒耕地面积为92.28平方千米(13.84万亩),富硒耕地地块513个,富硒含量≥0.35mg/kg,是天然的富硒带。农场为发展优质富硒米,充分利用土壤特质、积温优势,突出农场水稻自然天成“富硒”的独特优良品质,加快推进“富硒”产品认证,走“高富硒”特色产品之路。围绕“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今年力争减药10%以上,推广侧深施肥技术应用34.6万亩。以优质特色种植为抓手6686 SPORTS,以订单为保障,优中选优推广优质水稻及糯稻品种种植,实现优质特色水稻种植90%以上。同时,农场还围绕“双控一服务”,扎实推进数字农服,从种子肥料用量、水整地标准、插秧规格、割晒、收获等控制作业质量,提高农业服务标准化水平,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培训力度,将标准化种植模式普及到每位种植户。提升农业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网络建设,确保有效控制农业病虫灾害和自然灾害。

  农场围绕集团“1213”工程体系总体要求,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主攻方向,按照“一体两翼”产融结合新模式6686 SPORTS,做优做强做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秸秆综合利用、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项目进行招商,吸引高税收、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落户农场,力争实现引进1-2个企业。以建设现代工业园区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搭建平台,确保项目引进来、留得住。依托稻谷储备优势,推动园区现有企业升级改造,提高原粮就地转化能力。以粮食为主体,围绕集团“三库一中心”建设方向,改扩建仓储供应库,推动落实20万吨仓储建设项目,计划完成农产品统营目标20%。利用辖区龙头企业开展品牌联结,通过各类展销会,重点宣传辖区富硒大米,实现联结品牌大米销量10万吨。全力打造大营销格局,坚持以“181”战略作为行动指南,推动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建设,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农产品营销,进一步提升农场辖区内稻米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参加哈洽会、农博会、绿博会、农交会等大型展会,系统全面的推介宣传创业农场良好的生态环境、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和生态安全的绿色农产品。培育特色稻、优质稻,通过“公司+基地+标准化+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模式,建立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机制。完成订单农业30万亩,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搜索